寻根留本,亲缘备查,增知育人,血肉联情,承前启后。天下无二嵇 !至今嵇氏族人已达七十余世。 自从唐朝博士26始祖可成公始修总谱以来,各地嵇氏族谱已历经多次修订。“参天之木必有其根,环山之水必有其源”。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元宋朝是战争频发年代,南宋朝后撤至江南隔江而治,先祖安公部分后人几代迁徙,移江南而居。明朝初年,明太祖为巩固政权,推行屯田制,向苏北大规模移民,被称为"洪武赶散"。吾祖天国公的祖先从姑苏迁移到盐淮一代生存发展。后来吾祖天国公迁徙盐渎西乡东塘河西岸(即汪嵇庄)创业兴家。开垦荒地,建筑圩堤,饱经风霜,世泽绵绵。只因天国公弟弟天某公天祥公迁居涟水,天各一方音讯全无,后世子孙繁盛,未能统录本支谱系。吾祖国公公正明理,耿直豪爽,不畏强霸。明初有一权贵仗势家畜牛马众多,常践踏民田踩坏庄稼,国公立命家人追杀鞭策,奔马一路嘶嚎,权贵无奈收敛威风,从此蔡徐村马嘶沟得名。
堂号为何曰“七贤”,竹林豪杰话当年。七贤堂号出自三国魏嵇康的故事,嵇康,字叔夜,早孤骨奇才博学多闻,好老庄之学,官拜中散大夫,常作修养性服食之事,著《养生论》,弹琴咏诗,自足于怀,与山涛阮籍阮咸王戎向秀刘伶同作竹林之游,号称“竹林七贤”。嵇氏家族遂以“七贤”为堂号。
盐城嵇氏老谱这样写到:天国公来盐时“有同宗自涟水携旧谱来”。北门九世祖,裕基公夫人徐梦仙,通书史、钻研谱牒之学,支分别派已独创谱本:吾族以昭垂后世,我谯嵇氏系出河南,后迁盐渎。始祖天国公至八世璈公,历历可考。感动之余,77岁尚基率弟茂基凤翔等,在乙卯年二月祭祖时公议重修谱牒,约立条规,凡族中散涣于四方者,均已招徕之。检查各庄旧谱,完善宗谱振辑家声溯祖功德。到了民国初年北门景濂公(盐城公署助理官员)进行了第三次全面续修,又派族人越江至姑苏,翻阅旧谱将所缺名录逐一补齐。并将宗谱印刷成册,这就是民国6年古盐谯国郡七贤堂老谱。87年国公故里汪嵇庄长辈到各地采集再次续修,成为七贤堂七本版谱。只因南门支起生公后人籍居他乡几次续修均未统录入谱,故七贤堂失序宗亲较多。96年主创人鸿溢公到涟水时码阅对两地谱牒,确系鉴公一脉。经过两地前辈们的努力,盐淮两地新旧谱系融合对接,1998年嵇氏宗谱98版谱面世!
国有史,家有谱,姓氏文化是中华儿女独有的根文化,家谱让家族观念继续向文化传承和亲情延续,为了传承教育,培养好下一代。积极推广“家文化”,提高每个家庭,每个家人的幸福指数。
公元二零二零年二月69世嵇绍奎 谨书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